时间:2022-09-24 02:16:44 | 浏览:982
2021年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图/新华社
近期,各城市2021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
在浙江,各市2021年经济成绩单已全部揭晓,省内城市格局出现了一个比较受关注的变化,那就是人均GDP第一的宝座易主——省会杭州被副省级城市宁波超过。
宁波人均GDP达到15.39万元,一举成为全省第一个人均GDP突破15万元大关的城市。
人均GDP15万元到底是什么概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按照最新的汇率换算,宁波人均GDP已是世界银行最新国别收入分组标准中“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的1.8倍左右。
从全国来看,这一数据不仅反超了杭州,也超过了广州等核心城市,在全国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可以轻松跻身前10。
那么,宁波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外贸打了翻身仗
宁波人均GDP在2021年能够反超杭州,成为浙江人均GDP第一城,除了常住人口显著低于杭州带来的平均优势,首要因素就是GDP总量的快速增长。
2021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4.9亿元,增量达到了2186.3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其GDP名义增长率达到17.62%,居全省第一,远超杭州的12.44%。
而GDP增长上的优异表现,主要离不开两个主打产业的“定海神针”作用。
一是外贸。
2021年,宁波全市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1926.1亿元,位居全国第6,增速达到21.6%,一扫2020年6.7%的低速增长阴霾。
众所周知,宁波是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之一。
可以说,外贸稳,宁波的经济才会稳。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宁波外贸增长明显放缓。2021年,在克服多种困难之下,宁波的外贸打了一场翻身仗,为GDP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也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后,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箱俱乐部”的港口。
“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除了外贸,宁波经济的另一大引擎就是工业。
2021年,宁波实现工业增加值6297.5亿元,首次晋级全国第7,增速达到1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更是创下了近5年来的最快增速。其中,代表高质量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3%、17.5%、16.6%、16.1%和16.1%。
2021年,宁波还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8家,累计达63家,占全国比重为7.4%,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而在2019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公示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宁波占据了182家,总数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3。
按照相关规划,宁波力争将全市工业增加值规模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100亿元,争取进入全国城市前5位。
尤显特色的是,宁波的民营制造业一马当先。据公开资料,宁波民营制造企业多达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的80%都是民营企业。这也自然为“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宁波还素有“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有公开报道称,早在2004年,宁波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制造企业就有100多家。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品牌,如公牛、方太、雅戈尔、奥克斯、杉杉等均系“宁波造”。
宁波到底有多富?
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或者说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而宁波的富裕,除了人均GDP,在其他多个指标上都有直接体现。
比如,2021年,宁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436元,居全国城市第8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分别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三和第一。
同期,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26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723亿,跃居全国城市第10位,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
这些指标均高于宁波在GDP总量上的排名。
而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宁波的富裕尤其体现在“藏富于民”之上。
根据一项研究报告,宁波600万元资产富裕家庭达到9.86万户,排在其前面的城市,仅有6座。
此外,在个人所得税缴纳总额排名中,宁波也常年位居全国前10。
补齐短板,宁波发展潜力巨大
其实,近期宁波还有一个不错的消息,那就是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12.4万。
虽然这一数据比前些年有明显下滑,但在各地人口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此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大概率能够跻身全国前10。
应该说,拥有外贸、工业两大支撑,同时又是民营经济重镇,还有着不错的人口增量,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其综合实力在我国城市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宁波被称作“闷声发大财”的城市。在讲究“网红经济”的今天,宁波似乎缺了点与其实力相匹配的存在感。
无论是在对外的城市形象上,还是在产业结构上,宁波都显得有点“老派”。
比如,尽管宁波诞生了诸多知名品牌,但少有人知道它们出自宁波。
在产业上,宁波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第三产业偏弱。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宁波三大产业比例为2.4∶48.0∶49.6,是全国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第三产业GDP占比低于50%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也有宁波主要官员指出,“宁波城市能级不高、核心功能偏弱,说到底是服务业,特别是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不够发达。”
或许也正是因为服务业不够发达,尽管宁波的富裕程度、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都较高,但在消费方面,宁波的表现却并不突出。
2020年,宁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9.1亿元,这一数值排名在全国险些跌出前20强。不但弱于一些强省会城市,就是与GDP和人口都明显更低的普通地级市泉州相比,也少了很多。
这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的今天,显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软肋。
此外,相比经济实力,宁波在高等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软实力”,也还需要补课。
因此,一个足够“富”的宁波,目前还同时面临着提升城市形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品牌、增强发展“软实力”,以及强化外贸抗风险能力等诸多挑战。
当然,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宁波依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文 |朱昌俊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刘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21日讯(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郭文辉)21日,记者从宁德市蕉城区了解到,经初步核算,2020年蕉城区GDP总量达782.8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高于宁德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连续4年保持宁德
周济院士主旨演讲。昨日,202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宁波举行,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主任周济院士,工信部总经济师许科敏,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主任陈学东院士等顶尖专家到会。这场论坛主要讨论的议题是“产业基础高级化”。宁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12月8日晚,宁波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防控专家组组长、市卫健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许国章通报12月8日疫情、新增感染者活动轨迹和镇海区蛟川街道第二轮核酸检测结果。镇海区
10月12日起,宁波正式启动《浙江省居住证》网上核发工作,届时不再签发实体居住证。在宁波的流动人口通过互联网登陆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浙里办”APP可便捷申领使用电子《浙江省居住证》(原发放的实体居住证在有效期内仍然有效,也可以网上申领电子居住
“秋老虎”将猖狂到几时?新的一周,并没有太好的消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最后两天,高温不仅没有熄火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呈现出盛夏的态势晴热高温的天气不断循环宁波市气象台连续7天发布高温报告↓↓↓高温报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今天到明天我市大部
近期,湖州“十四五”规划文件正式出台。原文篇幅比较长,小舟前后仔细研读了几遍,发现这应该是湖州近年来最重磅的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的五年,是湖州迎来城市巨变的五年,我们将一同见证。1. GDP目标5000亿,人口导入78万!到2025年,湖州地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百年追梦,今朝梦圆。本报今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柯桥逐梦”专栏,聚焦柯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及各地各部门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以数据视角回顾柯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顺应这一经济规律,河南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格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中原城市群建设全局,对河南省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了重塑性调整,将洛阳、平顶山、漯河、
今年一季度,漯河市经济稳定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4月23日,漯河市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度一季度漯河市主要经济指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461.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
河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刘亚鑫 通讯员陈静)3月30日下午,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凤泉区专场召开,记者了解到2021年凤泉区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的情况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8亿元,增长4